3月16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B館內人頭攢動,第十三屆武漢國際綠色建筑建材及裝飾材料博覽會(簡稱“武漢建博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本屆“武漢建博會”重磅內容的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研討會也于當天上午同期召開。
據介紹,武漢建博會已連續舉辦13屆,目前已發展成為湖北乃至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知名建筑建材B2B商貿交流平臺和新型節能材料的“晴雨表”。本屆武漢建博會由湖北省內28家建材建筑領域的行業協會共同主辦,武漢風向標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具體承辦。
今年的武漢建博會分為兩大板塊,其中“搭積木”式的組裝房、短平快“輕鋼別墅”、智能腳手架、新型內外保溫墻材等構成智能建造板塊;室內家居裝飾新材、高端系統門窗、定制家居、智慧物業等構成了家居裝飾板塊。兩大板塊從“建”到“裝”,各種“尖板眼”的材料和技術完美呈現。
來自國內外的700余家建材建筑企業參加了本屆武漢建博會。中建科工、遠大住工、昌宜鋁模、韜盛科技、聚投鋁業、理想裝備、隨創門業、奧朗斯門窗、華南木業、泰山石膏、科大集成灶等知名展商帶來兩千余新品,展位數量達到1500個,較上屆增長了50%。
本屆武漢建博會同期將舉行9場系列配套技術研討會,分別涉及“新型建筑工業化、綠色建材、家居、室內設計、智能模板爬架”等領域。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住建部原總工程師陳宜明,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湖北省住建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張弘,武漢市城建局副局長榮先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珂、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偉、中南建筑設計院綠色與裝配式工程技術中心總工彭林立、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工朱海軍等領導和專家參加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研討會,并參觀了展覽。
張弘在研討會致辭中表示,推行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加大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集成與創新應用,是當今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住建廳高度重視建筑工業化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支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近年來,湖北省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快速推進,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已建成64家,新建項目總計達2800萬余平方米,裝配式項目儲備面積超過5000萬平米。去年,面對突出其來的新冠疫情和歷史罕見的洪水汛情,湖北省住建系統積極投身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充分履行了行業社會責任。其中,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創造了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充分體現了建筑工業化自身優勢。下一步,該省將認真貫徹落實住建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章見》《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深入謀劃“十四五”規劃,以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為動力,助推湖北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榮先國在致辭中介紹,2015年以來,武漢市加速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至2020年底該市掛牌土地的規劃設計條件中明確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總建筑面積達8891.75萬平方米;新開工裝配式建筑122個項目、1270.26萬平方米,市級示范項目65個、764.81萬平方米,呈現較快的增長速度。全市形成了以中建三局、武漢建工集團為代表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以中建科工、武鋼為代表的裝配式鋼結構體系、以福漢木業等為代表中國現代木結構建筑技術體系。全市已建成15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其中中建三局、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據組委會初步統計,截至下午15:30,武漢建博會開幕當天已接待專業觀眾近9000人。(來源:中國建材報)